文/金错刀频道 李洋(微信公众号:金错刀)
有一款号称全世界最安全的手机即时通讯软件,Telegram,2013年8月诞生于美国。
主打隐私安全的加密即时通讯,至今全球日活跃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亿,每天通过Telegram传播的讯息超过150亿条,号称全世界最快捷、最安全的通信软件。Whatsapp有10亿用户,每天的讯息量也就450亿条左右。
▼
Telegram的创始人兼CEO,是人称俄罗斯版扎克伯克的帕维尔·杜罗夫(Pavel Durov)。
▼
虽然个人财富值远远没有达到扎克伯格的级别,但此人绝对是个奇葩,普京都被他惹毛了。
▼
保护用户隐私安全的创业宗旨,他做到了
Telegram之所以变得流行,部分原因是它的安全性。用户通过Telegram发送的所有消息都会进行端对端加密,而且Telegram带有“秘密聊天”功能,用户查看消息之后,该消息会被格式化进行自动删除。颇有几分Snapchat的样子。
杜罗夫开发Telegram的主要目的,就是为了让用户不受政府监控。目前,Telegram的最大市场是伊朗,该国已有2000多万用户。
由于Telegram的安全性能,让它在自由主义人士和持不同政见者当中相当流行,并成为恐怖分子用于交流的流行即时通讯应用。西方情报机构抱怨,他们无力对Telegram的加密技术进行破解。
更狠的是,它却比其他通信应用更开放
除了安全性,Telegram的受欢迎之处还在于他是一款开源的app,允许所有开发者创建自己的Telegram客户端,在电脑上也能用。
这是其他大部分应用不具备的,在技术上有相当大难度。
初衷不是为了赚钱
当年杜罗夫在创办Telegram之初,曾表示对盈利无任何兴趣,一直以来都未打广告,没有设置收费项目,否则现在不会只有Telegram用户数的消息,而没有收入情况。
他承诺将继续让Telegram服务免费,但是也已开始着眼于创收的问题。杜罗夫说,“你不可能永无止尽的烧钱。”
杜罗夫不会自己开发支付工具,但是已经考虑与第三方合作搞支付服务。
他的人生比Telegram精彩百倍
杜罗夫1984年10月10日出生在俄罗斯。
在学校里,他学会了写代码。曾经,为了狠狠地羞辱一下自己超级不喜欢的老师,黑了学校的网站,把欢迎界面改成了羞辱那位老师的内容。
他只穿黑色衣服,网上一搜他的图片,都是一身黑,还挺像《黑客帝国》的男主角。
▼
▼
俄罗斯版扎克伯格的由来
2006年,杜罗夫离开大学,跟哥哥尼古拉(Nikolai)一起建了一个社交网站VKontakte,一个很像Facebook的俄语社交网络。很快VKontakte的用户数量就超过了3.5亿人。
▼
杜罗夫也因为这个网站赚了不少钱。
很任性,相比政府,更忠于用户
2012年,杜罗夫带着自己的员工,将总计超过1000欧元的银行支票折成纸飞机,从办公室的楼上撒下去,每张支票5000卢布(约合72美元)。现在的Telegram的LOGO就是一只纸飞机。
▼
随着用户的增多,VKontakte被一群反对政府的人用来组织抗议活动,反对总统普京。
2011年,俄罗斯政府要求杜罗夫加大对网站用户的控制,不要什么内容都发,因为有人发了一张这样的照片。
▼
但杜罗夫的回应是,他是不会那样做的,他忠于用户。结果当天晚上,一群全副武装、身着迷彩服的人冲进了他的公寓。
然后,杜罗夫就渐渐地失去了对VKontakte的控制,因为在他的投资人中,有一家隶属于俄罗斯政府的公司。最后杜罗夫出售所有VKontakte股份,但到底赚了多少钱,他自己也绝口不提。
杜罗夫很火大,很不爽,在Instagram上发了一张这样的图片,类似于电影《社交网络》中,贾斯汀·汀布莱克扮演的肖恩·帕克向投资人竖中指的照片。
▼
逃离,四海为家
2013年,杜罗夫被指控驾车冲撞警察。警察要求杜罗夫去警察局接受调查,但是他没去。然后警察就对VKontakte的办公室进行了突击,只不过杜罗夫在几天之前就已经乘飞机离开了俄罗斯。
流亡生活就此开始。
▼
杜罗夫和哥哥尼古拉其实早就研究好了后备计划,跑到了纽约。
而他们在纽约的秘密计划就是Telegram,一款加密即时通讯应用,让政府无法监视用户。公司总部后来设在了德国。
据称,杜罗夫每个月要自己掏腰包维持Telegram的运作,每月100万美元,目前还没有什么收入。并且,Telegram没有融资,全靠杜罗夫自己撑着。
每隔几个月,杜罗夫就会带着核心员工换一座城市待一段时间,似乎回到俄罗斯对他来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。今年2月,庆祝月活跃用户突破1亿的派对,杜罗夫是在巴塞罗那开的。
金错刀的话:杜罗夫的成功绝非偶然,他拥有扎克伯格一样的技术天分,也有强大的商业头脑,只不过他更专注于用户心里深层次的隐私安全诉求。这也是我常说的,创业必须抓住用户的强痛点需求,在产品的关键价值点上做到变态级!
发表评论